
白公馆位于重庆沙坪坝郊区,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8 年起被国民党特 务机关当作秘密监狱。监狱背靠歌乐山 ,四周高墙、电网密布,墙外制高点上有岗亭 和碉堡。大门终年紧闭,只有侧面开一小门与外界相通。狱内有牢房 20 间。抗日爱国 将领黄以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 幼子“小萝卜头”等皆是被囚禁于此。著名的小说《红岩》便再现了监狱内部残酷恐怖 的囚禁生涯,及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最多时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关押 于此。1939 年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为审讯,关押的保密起见,将其选中为军统局本部直属 看守所。原白公馆大门终日关闭,从侧面一小门进出,原储藏室改为地牢,原防空洞改 为刑讯洞。在院内墙上写有“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 计其功”等标语。


渣滓洞原为一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其后, 军统逼死矿主,霸占煤窑设立看守所,分内外两院, 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一楼一底 16 间 房间为男牢,另有两间平房为女牢。关押在此的有 “六一”大逮捕案、“小民革”案、“挺进报”案、 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捕的革命者,如江 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最多时达三百余人。1949 年 11 月 27 日 国民党特务在 溃逃前夕策划 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 15 人脱险。有文艺作品 《烈火中永生》《 红岩》《 江姐》等以此为原型。 1949 年 10 月 1 日,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 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后,革命者欣喜若狂。被关押 在白公馆监狱的罗广斌、陈然、丁地平 100 多人难 平心中的激动,他们用一床红色的被单和几个纸剪 的五角星作了一面红旗。红旗做好以后被藏在牢房 的地板下,胜利的前夜,除了罗广斌同志脱险以外,其他同志全部光荣牺牲。


古镇磁器口位于市区近郊,东临嘉陵江,南 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面积 1.18 平方公里,人口 1.8 万人。最早叫白崖场,始于 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 998-1003 年),因白岩寺 而得名。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 棣篡位,从地道逃出皇宫削发为僧,亡命天涯。 流落巴蜀时,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 “ 挂单 ”
隐匿达四、五年之久。因真龙天子曾隐于此,后 来世人将宝轮寺易名龙隐寺,所在白岩场也改称 龙隐镇。龙隐寺由此而香火旺盛,成为川东名刹, 龙隐镇也随之沾了光。 龙隐镇改名为磁器口,源于瓷器。瓷器在很 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在 1918 年地方商绅集资在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 “蜀瓷厂”,瓷器质地很好,品种繁多,名声渐 大,产品远销省内外。镇上瓷器业鼎盛时达七十 余家,外地装运的船只停满了大码头,繁荣了古 镇的经济。后来,就将龙隐镇改为了瓷器口;再 后来,因 “ 瓷 ” 字通 “ 磁 ” ,便叫做了 磁器口。 磁器口的名特小吃毛血旺、软烩千张、椒盐花生被誉为磁器口的“三宝”。 陈昌银 麻花俗称陈麻花,味道酥软,口味独特,现在已经成为了重庆的一大特色小吃。古镇陈 麻花有四个品种:甜、椒盐、麻辣、蜂蜜。 作为现在的主打产品—甜味,香甜可口, 入口即化,老少皆宜;椒盐麻花,口味纯 正,酥脆化渣,深受广大朋友的喜爱;麻 辣麻花,重庆口味,集甜、麻、辣于一体, 回味无穷;新产品蜂蜜麻花,口味纯正, 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于渝中区人民路学田湾,于 1951 年 6 月破土兴建,1954 年 4 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也是重庆独具特色的标志建筑物之一。建筑气势雄伟, 金碧辉煌,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以其非 凡的建筑艺术蜚声中外。 大礼堂是重庆市举行大型集会和演出活动的中心,重庆市的党代会、人大会、政协 会、直辖挂牌揭幕大会等重要会议和国际性会议都在此召开。国内外知名的演艺人员及 团体在大礼堂献艺,极大地丰富了重庆人民的文化生活。 1955 年西南大区撤销。1956 年,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更名为重庆市人民大礼堂。 1989 年,按照高星级酒店标准建设的东楼完工,大礼堂建筑面积也由五十年代的 1.85 万平方米增加到 3.22 万平方米。 1997 年重庆直辖,市委市政府采纳民意,决定拆除大礼堂围墙,建设了人民广场, 成为重庆市的市政、文化、休闲广场,与人民大礼堂融为一体,成为重庆市旅游和接待 的重要场所。多年来,大礼堂先后接待了 100 多名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以及外国政要, 深受赞赏。它是由毕业于南京大学工程系的张家德先生设计的。[3] 大礼堂作为重庆市的标志性建筑和中国最宏伟礼堂建筑之一,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 响,被评为“亚洲二十世纪十大经典建筑”。我国建筑界泰斗梁思成先生评价重庆市人 民大礼堂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古典建筑划时代的最典型的作品”。1987 年,英国 皇家建筑学会和伦敦大学编写的《世界建筑史》中,首次收录了新中国建国后的 43 项 工程,其中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列第二位。大礼堂是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在申 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大礼堂及人民广场也是国家 AAAA 级旅游景点,每年接 待中外游客数百万人次。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 饱含了深厚悠远的中华文明,体现了一代伟人邓小平、刘伯承和 贺龙的宏大气概,它代表着重庆人民建设美好未来的坚定决心,它是重庆人民艰苦奋斗 创造奇迹的象征,它在重庆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人民大 礼堂中轴线上,中国三峡博物馆主体工程总 用地面积为 2.9316 公顷,主体结构长 157.3 米,宽 98.085 米,地面以上总建筑高度为 25.2 米,共 5 层,博物馆占地面积 3 万平 方米,建筑面积 4.25 万平方米,展厅面积 23225 平方米,为一类高层建筑,其中地下 1 层为文物库房、车库、设备用房,地上 4 层为展厅、报告厅、管理辅助用房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总体布局通过以东西走向的人民大礼堂对称轴为主轴线,并 以一个完形将人民广场与博物馆主体建筑联系起来,主轴线上人民大礼堂、人民广场、 博物馆三位一体,一气呵成,张驰收放洒脱自如,形成“三位一体”的四维效果(包含 人群的行为运动)。通过对完形的分解整合、高差变化、肌理对比,形成统一简约而又 内涵丰富的象征图形。人民广场与博物馆一体图形,用一把巨型的琵琶图案连接。从东 端人民大礼堂向西望,博物馆主体的玻璃顶在阳光照射下有如水中(前部水池)和群山 (展厅山石状)中升起的红日,显出勃勃生机。从西端博物馆东望,人民大礼堂在人民 广场和谐曲线环抱的映衬下,昭示出博物馆和人民大礼堂两个不同时期标志性建筑的历 史对话,而人民广场则成为对话的极佳场所,这种生动、谐趣的对话方式,既强调了历 史和社会的人文关怀,又展示了重庆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这座气势恢弘,内涵深邃的博物殿堂,在建筑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历史文化元素的 完美融合。弧形外墙和对面大礼堂的圆形传统建筑,形成一种向心力的呼应和整体吻合: 弧线代表着水利大坝,而圆型代表着古建筑的文化特征。大面积的蓝色玻璃和古朴的砂 岩,规避了一般大型建筑用大理石、花岗石带来的珠光宝气,同时,蓝色玻璃象征着水, 而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充分体现了我们重庆山 水之城的特色。而且外墙砂岩是专门从澳大利亚 购进的,在晴天、阴天、雨后等不同的时候,砂 岩的颜色都会有微妙的变化。博物馆正上方的玻 璃穹顶不仅是满足了大堂采光的需要,而且,这 个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在外型上很像一个巨大的 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 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泻而下,与人民广 场连相。这样就体现了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大门前 由西向东的三叠水池,暗合我国从西到东的三级阶梯地势。博物馆的左右两边外墙上, 各有一幅巨大的浮雕。浮雕取材于远古巴人的造型艺术符号:巴人图腾白虎,三峡特有 的鱼,巴人信仰的巫教里的迎魂树、迎魂舟和楚文化的标志———朱雀鸟,它意味着巴 楚同在一条江上,共同创造了远古长江文明。位于博物馆正面右上方,有一个 4 米见方 的巨大篆体印章,印章由上到下、由右至左刻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9 个大字。据 了解,在建筑物上戳印章这种创意,在中国还是首次,而篆体本身就透漏出历史的沧桑。
作为一个传承并延续着历史文脉,提供公共文化资源的场所,中国三峡博物馆是一 座拥有丰富藏品的综合性现代化博物馆,它采用了现代化的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突 出文物展品的形象特征,使其具有直观、生动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达到文物展品的历史 文化内涵与陈列形式的艺术构想的协调统一。各具特色的陈列展览,使人人都有受历史 文化和艺术熏陶的平等机会。
这座气势恢弘,内涵深邃的博物殿堂,在建筑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历史文化元素的 完美融合。弧形外墙和对面大礼堂的圆形传统建筑,形成一种向心力的呼应和整体吻合: 弧线代表着水利大坝,而圆型代表着古建筑的文化特征。大面积的蓝色玻璃和古朴的砂 岩,规避了一般大型建筑用大理石、花岗石带来的珠光宝气,同时,蓝色玻璃象征着水, 而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充分体现了我们重庆山 水之城的特色。而且外墙砂岩是专门从澳大利亚 购进的,在晴天、阴天、雨后等不同的时候,砂 岩的颜色都会有微妙的变化。博物馆正上方的玻 璃穹顶不仅是满足了大堂采光的需要,而且,这 个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在外型上很像一个巨大的 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 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泻而下,与人民广 场连相。这样就体现了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大门前 由西向东的三叠水池,暗合我国从西到东的三级阶梯地势。博物馆的左右两边外墙上, 各有一幅巨大的浮雕。浮雕取材于远古巴人的造型艺术符号:巴人图腾白虎,三峡特有 的鱼,巴人信仰的巫教里的迎魂树、迎魂舟和楚文化的标志———朱雀鸟,它意味着巴 楚同在一条江上,共同创造了远古长江文明。位于博物馆正面右上方,有一个 4 米见方 的巨大篆体印章,印章由上到下、由右至左刻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9 个大字。据 了解,在建筑物上戳印章这种创意,在中国还是首次,而篆体本身就透漏出历史的沧桑。
作为一个传承并延续着历史文脉,提供公共文化资源的场所,中国三峡博物馆是一 座拥有丰富藏品的综合性现代化博物馆,它采用了现代化的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突 出文物展品的形象特征,使其具有直观、生动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达到文物展品的历史 文化内涵与陈列形式的艺术构想的协调统一。各具特色的陈列展览,使人人都有受历史 文化和艺术熏陶的平等机会。


洪崖洞位于重庆市核心商圈解放碑沧白路、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的滨江地带,坐 拥城市旅游景观、商务休闲景观和城市人文景观于一体。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 “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沿江而建,让解放碑直达江滨。游客可观吊脚群楼、 观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赏巴渝文化,烫山城火锅、看两江汇流,品天下美食、玩不 夜风情的休闲娱乐新天地。
洪崖洞是巴渝文化和重庆城市人文的一条根脉。有人说,嘉陵江畔的洪崖洞是站着 的巴渝文化。洪崖洞反映了重庆人坚韧顽强的意志,是重庆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重庆城市 精神的象征。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北临嘉陵江,南接解放碑沧白路, 项目沿江全长约600 米,商业建筑总面积逾60000 平米,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 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通过分层筑台、吊脚、错叠、临崖等山地建筑手法,把 餐饮、娱乐、休闲、保健、酒店和特色文化购物等六大业态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别 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成为最具层次与质感的城市景区商业中心。
洪崖洞是巴渝文化和重庆城市人文的一条根脉。有人说,嘉陵江畔的洪崖洞是站着 的巴渝文化。洪崖洞反映了重庆人坚韧顽强的意志,是重庆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重庆城市 精神的象征。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北临嘉陵江,南接解放碑沧白路, 项目沿江全长约600 米,商业建筑总面积逾60000 平米,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 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通过分层筑台、吊脚、错叠、临崖等山地建筑手法,把 餐饮、娱乐、休闲、保健、酒店和特色文化购物等六大业态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别 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成为最具层次与质感的城市景区商业中心。


位于重庆主城渝中区,最著名的自然而然便是众所周知的解放碑了。解放碑的全称 是“人民解放碑”,它代表着和平与解放。位于民权路、民族路和邹容路交汇处,它是 抗战胜利和重庆解放的历史见证。它还是全国唯一的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 纪念碑。从蔚蓝的天空的背影下看解放碑,碑体绝大部分呈白色,有些地方是肉色,上 端有几架大钟,朝着四面八方,每到整点时,便会响起那高阔又洪亮的声音。塔是八角 形的,最顶端有几根天线。此时,解放碑显得特别宁静、庄严、郑重。
解放碑商圈经济飞速发展,承担起商务、商贸双重功能,是整个重庆 CBD 的极核区, 早在 2004 年 12 月 19 日,解放碑商贸中心即 CBD“硬核”部分,实现商贸销售总额 207.37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0.31 亿元,成为“双百亿”商圈,被誉为十字金街,“中 国十大新地标商务区”、“中国著名商业街”、“最具投资价值 CBD”、 “全国特色文化 广场”、“西部第一街”等称号,并被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确定为“中国总部经济研 究发展实践基地”。
解放碑商圈经济飞速发展,承担起商务、商贸双重功能,是整个重庆 CBD 的极核区, 早在 2004 年 12 月 19 日,解放碑商贸中心即 CBD“硬核”部分,实现商贸销售总额 207.37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0.31 亿元,成为“双百亿”商圈,被誉为十字金街,“中 国十大新地标商务区”、“中国著名商业街”、“最具投资价值 CBD”、 “全国特色文化 广场”、“西部第一街”等称号,并被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确定为“中国总部经济研 究发展实践基地”。


重庆朝天门位于重庆渝中区渝中半岛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朝天门左侧嘉陵江纳 细流汇小川,纵流 1119 千米,于此注入长江。城 门原提有“古渝雄关”四个大字,曾是重庆以前的 十七座古城门之一。朝天门是公元前 314 年,秦将 张仪灭亡巴国后修筑巴郡城池时所建,为历代官接 皇帝圣旨的地方。因古代称皇帝为天子,故此而得 名。
古时朝天门主要的作用,还是如民谚所说,是 “迎官接圣”的地方,并且朝天门是两江枢纽,也是重庆最大的水码头,同时重庆最大 的综合交易市场-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也在这里。自古江面樯帆林立,舟楫穿梭,江边 码头密布,人行如蚁。门外沿两边江岸有不少街巷,虽以棚户、吊脚楼居多,可也热闹 成市,商业繁盛,门内则街巷棋布,交通四达。所以直到今天,这一带仍是城内最繁华 的商业批发零售区。
据史料记载,1927 年,重庆设市,为了扩大 城市规模,解决街道狭窄和交通拥挤问题,重庆开 始进行近代市政建设,其内容主要是扩建码头和拓 宽道路,包括城墙、门楼和房屋在内的旧建筑,被 成批拆除,原有城市格局变化加速,朝天门因其交 通上的重要性,首当其冲,成为在这一轮大拆大建 中,第一个被拆毁的城门。
特色景点:朝天门广场、朝天门大桥、两江、夫归石 朝天门广场就修建在码头的上面,远看朝天门广场就象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气势 磅礴,因此朝天门广场也被称为重庆的泰坦尼克号。站在广场上,可以看到两江交汇, 黄色的长江水与碧绿的嘉陵江水在交汇处泾渭分明,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朝天门长江大桥地处重庆市主城中央商务区,西接江北区的五里店立交,东接南岸 区渝黔高速公路黄桷湾立交,是重庆主城区向外辐射的东西向快速主干道,大桥西岸通 过‘环线’可连接机场、渝合、渝涪、成渝高速公路,东岸可连接渝黔、渝长高速公路。 朝天门左边是嘉陵江,发源于陕西秦岭山的脉和甘肃的南部,碧绿的嘉陵江水与褐 黄色的长江水激流撞击,形成“夹马水”景观,自此称为长江上的“黄金水段”。 朝天门地扼黄金水道要冲,为重庆主要交通枢纽之一。涂山氏女伫立矶上,望夫归 来,因名“夫归石”,又名“呼归石”。
古时朝天门主要的作用,还是如民谚所说,是 “迎官接圣”的地方,并且朝天门是两江枢纽,也是重庆最大的水码头,同时重庆最大 的综合交易市场-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也在这里。自古江面樯帆林立,舟楫穿梭,江边 码头密布,人行如蚁。门外沿两边江岸有不少街巷,虽以棚户、吊脚楼居多,可也热闹 成市,商业繁盛,门内则街巷棋布,交通四达。所以直到今天,这一带仍是城内最繁华 的商业批发零售区。
据史料记载,1927 年,重庆设市,为了扩大 城市规模,解决街道狭窄和交通拥挤问题,重庆开 始进行近代市政建设,其内容主要是扩建码头和拓 宽道路,包括城墙、门楼和房屋在内的旧建筑,被 成批拆除,原有城市格局变化加速,朝天门因其交 通上的重要性,首当其冲,成为在这一轮大拆大建 中,第一个被拆毁的城门。
特色景点:朝天门广场、朝天门大桥、两江、夫归石 朝天门广场就修建在码头的上面,远看朝天门广场就象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气势 磅礴,因此朝天门广场也被称为重庆的泰坦尼克号。站在广场上,可以看到两江交汇, 黄色的长江水与碧绿的嘉陵江水在交汇处泾渭分明,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朝天门长江大桥地处重庆市主城中央商务区,西接江北区的五里店立交,东接南岸 区渝黔高速公路黄桷湾立交,是重庆主城区向外辐射的东西向快速主干道,大桥西岸通 过‘环线’可连接机场、渝合、渝涪、成渝高速公路,东岸可连接渝黔、渝长高速公路。 朝天门左边是嘉陵江,发源于陕西秦岭山的脉和甘肃的南部,碧绿的嘉陵江水与褐 黄色的长江水激流撞击,形成“夹马水”景观,自此称为长江上的“黄金水段”。 朝天门地扼黄金水道要冲,为重庆主要交通枢纽之一。涂山氏女伫立矶上,望夫归 来,因名“夫归石”,又名“呼归石”。
